新闻动态

行业动态

俄哈关税谈判破裂背后:哈萨克斯坦俄美平衡术的进阶与坚守

发布时间:2025-09-25 12:41:47 浏览次数:3 来源:劲航物流


2025年俄哈关税同盟相关谈判的实质停滞,以贸易领域的分歧为切口,暴露了哈萨克斯坦在大国博弈中平衡策略的深层逻辑。


这场谈判的僵局并非简单的利益冲突,而是哈萨克斯坦在维护主权自主与多元利益诉求下,对俄美平衡术的精准实践——既不脱离俄罗斯主导的区域合作框架,又借机强化与美国及西方的合作纽带,最终服务于“以主权为核心、以利益为导向”的外交目标。

谈判破裂:平衡术的“压力测试”与主权宣言

此次俄哈关税同盟谈判遇阻,核心矛盾集中在俄罗斯主导的一体化规则与哈萨克斯坦发展利益的冲突上,而这正是对其平衡策略的直接“压力测试”。

image.png

从分歧根源看,俄罗斯推动关税同盟深化的核心诉求,是延续其“以经济一体化强化政治影响力”的战略布局 ,试图通过统一关税规则、技术标准等进一步整合后苏联空间。


但对哈萨克斯坦而言,俄方提出的条款存在多重利益侵蚀风险:一是关税收入分配的严重失衡,历史上俄哈关税分成比例曾高达92.31%对7.69% ,深化合作恐进一步压缩其收益空间;二是技术标准的强制捆绑,关税同盟内62%的标准仍为苏联标准,俄罗斯主导的认证体系大幅增加哈萨克斯坦企业的生产成本 ;三是对外部合作的潜在限制,过于紧密的关税绑定可能影响其与非同盟国家的贸易自主。

面对俄方压力,哈萨克斯坦的应对凸显了平衡术的底线思维:以“利益受损”为由拒绝妥协,同时避免与俄罗斯彻底决裂。政府层面既明确表达对统一关税、技术壁垒等条款的反对,又强调“仍重视欧亚经济联盟框架下的务实合作”,这种“守底线而留余地”的姿态,既维护了国家经济主权,又为后续对俄关系修复保留了空间。正如托卡耶夫此前在主权问题上的坚定立场——拒绝承认顿涅茨克、卢甘斯克独立地位,此次谈判中的强硬同样是对“不做附庸”原则的延续。

对俄:“脱嵌不脱钩”的柔性平衡

谈判破裂后,哈萨克斯坦对俄政策呈现“脱嵌不脱钩”的鲜明特征,即在剥离不利条款的同时,维系关键领域的必要合作,构成平衡术的“左翼支撑”。

image.png在经济领域,哈萨克斯坦采取“选择性合作”策略:一方面暂停关税同盟深化谈判,另一方面继续维护能源、物流等核心合作通道。俄罗斯仍是哈萨克斯坦重要的能源运输伙伴,其石油出口短期内仍依赖现有管道网络,但哈政府已同步推进能源出口多元化,研究修建绕开俄罗斯的石油管道,降低单一通道依赖。

针对俄哈边境因一体化分歧导致的物流受阻问题,哈方主动启动应急通关机制,避免民生商品贸易中断,展现务实姿态。


在政治安全领域,哈萨克斯坦坚持“距离感与关联性并存”。尽管公开批评集安组织“无法保障成员国安全”并拒绝签署联合声明,但并未退出该机制;虽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却仍参与俄主导的非军事领域区域合作。这种“既不疏远也不依附”的状态,既规避了被卷入俄罗斯地缘博弈的风险,又维持了中亚地区的安全稳定协作。

对美:“合作不结盟”的机会拓展

与对俄保持距离形成呼应的是,哈萨克斯坦借谈判破裂的契机,加速拓展与美国及西方的合作,构建平衡术的“右翼支撑”,实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利益补偿。

image.png

翻译: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边境目前尚无任何变


经济合作成为突破重点。哈萨克斯坦政府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落实新营商法,取消部分经济犯罪条款,为西方投资者创造便利条件。针对美国在能源技术领域的优势,哈方主动在战略性能源对话框架下表达合作意愿,寻求借鉴美国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开发运营经验,既丰富能源技术路径,又强化与美经济纽带。同时,其设立的霍尔果斯东门经济特区推出最长25年的免税政策,虽面向全球投资者,却显著提升了对美欧资本的吸引力,成为平衡对俄经济依赖的重要支点。


安全领域的互动则保持“低敏感、高务实”特征。哈萨克斯坦与美国开展反恐、边境管理等主题的联合军事演习,既回应了美国在中亚的安全关切,又避免触及俄罗斯的战略红线。这种“非对抗性安全合作”模式,既提升了自身安全能力,又向美国传递了“可合作但不选边”的清晰信号,为多元安全格局奠定基础。

平衡逻辑:主权优先下的利益最大化

此次关税谈判破裂事件,本质是哈萨克斯坦平衡术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布局”的进阶,其核心逻辑始终围绕“主权自主”与“利益多元”两个支点展开。

image.png

从历史维度看,哈萨克斯坦对俄美平衡的追求并非临时策略。自1992年确立“全方位多元外交”准则以来,其始终拒绝依附于单一大国——既未加入俄罗斯主导的深度政治同盟,也未与美国建立军事同盟关系。


俄白哈关税同盟自建立之初便存在先天缺陷,三国贸易互补性指数长期小于1,经济关联薄弱与机制化合作的不匹配早已埋下分歧隐患 ,此次谈判破裂只是这种结构性矛盾的集中爆发。

从现实需求看,平衡术是哈萨克斯坦的“生存必需”。对俄过度依赖可能丧失主权自主,正如托卡耶夫所言,“哈萨克斯坦不会成为任何国家的附庸”;对美过度靠拢则可能激化与俄罗斯的矛盾,威胁地缘安全。

因此,在关税谈判中拒签不利条款、对俄保持合作底线、对美拓展务实合作,构成了“三角稳定”的外交结构。这种平衡并非静态中立,而是根据地缘形势动态调整的“主权优先型”策略——当俄方施压时便强化对美合作,当西方提出过高要求时则坚守对俄基本关系,最终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综上,俄哈关税同盟谈判的破裂,不仅是一次经济合作的遇阻,更是哈萨克斯坦俄美平衡术的生动实践。在这场大国博弈的棋局中,哈萨克斯坦以主权为棋眼,以利益为棋子,既守住了不被“整合”的底线,又拓展了多元合作的空间,为中小国家在复杂地缘格局中实现自主发展提供了典型样本。

×
提交成功!

在线留言

ONLINE
MESSAGE
留言左图